1.壓片機的基本部件
沖頭和沖模:沖頭和沖模是壓片機的基本部件,每對沖頭由上沖頭、中沖模和下沖頭三部分組成。上下沖頭的結構相似,沖頭的直徑也相同。上下沖頭的沖頭與中間模具的模具孔相配合,可在中間模具孔內自由上下滑動,但不會有漏粉的空隙。模具加工尺寸是統一的標準尺寸,具有互換性。模具的規格用沖頭的直徑或中間模具的直徑表示,一般為5.5-12mm,每0.5mm為一個規格,共有14個規格。
沖頭和模具在壓片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,通常由軸承鋼(如crl5等)制成,并經過熱處理以提高硬度。
有許多類型的沖頭,沖頭的形狀由藥片的所需形狀決定。根據模具結構的形狀,可分為圓形和特殊形狀(包括多邊形和曲線);凸模截面形狀為平面、斜邊、淺凹、深凹、綜合。扁平和斜邊沖頭用于壓縮扁平圓柱形片劑,淺凹沖頭用于壓縮雙凸片劑,深凹沖頭主要用于壓縮包衣片劑片,集成沖頭主要用于擠壓雙凸片劑。成形薄片。為了便于藥品的識別和服用,還可以在模具端面刻上藥品名稱、劑量和縱橫線等標記。對于不同劑量的壓片,應選擇合適尺寸的模具。
2.壓片機的工作過程
壓片機的工作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:
① 下沖頭的沖頭部分(其工作位置向上)從中間模孔的下端延伸到中間模孔中,以密封中間模孔底部;
② 使用加法器將藥物填充到中間模孔中;
③ 上沖頭的沖頭部分(其工作位置向下)從中間模孔的上端落入中間模孔中,向下移動一定行程,將粉末壓制成片劑;
④ 上沖頭從孔中抬起,下沖頭向上抬起,將藥片推出中間模孔,完成壓片過程;
⑤ 向下推到原來的位置,為下一次填充做準備。
3.壓片機原理
① 劑量控制。各種片劑有不同的劑量要求。大劑量調整是通過選擇不同沖頭直徑的沖頭來實現的,例如直徑為6mm、8mm、11.5mm和12mm的沖頭。在選擇好模具尺寸后,小劑量調整是通過調整下沖頭伸入中間模孔的深度,從而改變后密封后中間模孔實際長度,并調整藥物在模孔中的填充量。因此,壓片機上應該有一個調節下沖頭在模孔中原始位置的機構,以滿足劑量調節的要求。由于不同批次粉末制劑的比體積不同,這種調節功能是非常必要的。
在劑量控制中,進料器的作用原理也有相當大的影響。例如,顆粒狀藥物依靠自身重量自由滾動進入中間模孔,其填充條件相對寬松。如果使用多種強制進入方法,模具孔中會填充更多的藥物,填充情況會更加密集。
② 片劑厚度和壓實度的控制。該藥物的劑量是根據處方和藥典確定的,不能更改。對于儲存、保存和崩解的時間限制,壓片過程中也需要一定劑量的壓力,這也會影響片劑的實際厚度和外觀。壓片過程中的壓力調節至關重要。這是通過調整沖模孔中沖頭的向下量來實現的。有些壓片機在壓片過程中不僅具有上下沖頭的上下運動,